乡村产业兴 发展动力足

   2023-08-31 18:13:01 00
核心提示:乡村产业兴 发展动力足
center; text-indent: 0;">01

center;">美丽独龙江  陈飞 摄

center; text-indent: 0;">1671499887

center;">腾冲市清水镇中寨司莫拉  杨艳鹏 摄

center; text-indent: 0;">1671499887(1)

center;">大关县木杆镇细沙村村民管护筇竹林  沈迅 摄

center; text-indent: 0;">1671499887(2)

center;">沧源县班洪乡蜜蜂养殖基地的村民正在查看蜂箱 周明佳 摄

center; text-indent: 0;">1671499887(3)

center;">西畴县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新貌 黄鹏 李光聪 摄

当前,云岭大地正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11月14日至11月27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先后派出5个采访组分赴全省各地,记录云岭大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气象。从关河峡谷到沧源佤乡,从独龙江乡到幸福之城腾冲、喀斯特绿洲西畴……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展现新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进展,在民族团结进步上取得新成效,共同团结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11月26日,记者在昭通市大关县木杆镇细沙村看到,漫山遍野的筇竹林苍翠欲滴,采笋道路、采笋用房、育苗基地等配套设施齐全。通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筇竹产业,当地群众鼓起了钱袋子,拓宽了致富路。

“筇竹笋是宝贝,竹竿也能卖钱,这根竹子竹龄3年多,长2.1米,直径2厘米,至少能卖10块钱。”竹林深处,细沙村筇竹种植大户何永兵正在对竹林进行冬季管护,他将生长弱小、密度过大的竹子砍掉,确保来年的竹笋产量更高、竹材长势更好。

“今年采鲜笋6吨多,卖了6.5万元。”何永兵算起增收账,“我家种了700亩竹子,其中100亩进入采笋丰产期,只要管理得好,3年后剩余的600亩竹子也将全部投产,卖竹笋的收入至少有40万元。”

“竹笋是采不完的,一片竹林采笋周期有五六十年,竹产业就是助农增收的‘绿色银行’。”细沙村党总支书记罗坤芬说,按照“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细沙村发展竹产业4.8万亩、户均筇竹51亩。今年实现筇竹产值800多万元,带动户均增收8600元、人均增收2500元。

抬头见绿、伸手摘果、弯腰摘菜,乡村变得有诗意;出门看花、上山采茶、归家织布,群众生活很惬意。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贺岭村委会斗东自然村,记者在村民卫玉花家感受到了佤乡人民别样的幸福。

“现在道路宽敞、房子好看、村容整洁,住着特别舒心;家门口就是茶山,不远处就是茶厂,采下来就能卖钱,日子也特别好过。”卫玉花说,佤山茶厂在旁边的大寨自然村建了一条红碎茶生产线,村里的茶都不愁销,而且都实现了机器采茶,她家的20亩茶一年能卖四五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产业支撑、促进群众增收的信心和动力。”糯良乡副乡长杨易说,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乡村振兴项目谋划,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幸福之歌。

生态红利美了环境富了群众

11月,独龙江两岸进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走进独龙江乡迪政当村最北边的克劳洛原始部落,四周群山环绕,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曲径通幽,28栋传统民居墙上布满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壁画,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以前,克劳洛寨子布局凌乱、人居环境差,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还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为改变寨子环境,村民们用废弃的枯木制成花盆,将就近取材捡来的鹅卵石铺满步道,把一个个木牌变成引路牌。如今,克劳洛已成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一张名片,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75岁的文面女李文仕一次次与慕名而来的游客合影,一遍一遍讲述着独龙族文面习俗。李文仕的女儿李玉花把村民们手工制作的独龙毯收集起来,摆放在自家院子里销售,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初冬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风景宜人。站在山顶观景亭远眺,独具特色的民居与绿色果园交相辉映,昔日的石漠荒山如今欣欣向荣,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喀斯特绿洲新画卷跃然眼前。

“原来村子周边到处是石漠荒山,一片荒凉,不适宜居住。自从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后,村里的山绿起来、水清起来,变成了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兴街镇三光村村民高仕仙高兴地说,现在村里环境变好了,发展机遇也更多了,乡村美景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她家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近年来,当地政府引进公司,发展绿色产业,打造观光农业,流转群众土地,吸引周边群众来基地务工。“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顾家,真好。”兴街镇多依坪村村民常以秀说,她和丈夫除了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还有一笔地租收入。

“通过实施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西畴县兴街镇党委书记苏科精说,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艳

冬日的佤寨沐浴在暖阳中,黄墙黛瓦、牛头图腾,原始又古朴。

“司莫拉佤族村最大的特色就是民族文化大融合。”腾冲市清水镇副镇长、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说,司莫拉佤族村佤族文化丰富多彩,木鼓舞、甩发舞等以优美、健康的形象享誉中外,它蕴含着勤劳勇敢、团结和谐的民族精神。

行走在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展示民族团结进步的标语随处可见。“我们开展唱一首歌、跳一支舞、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做一道民族团结美食、建一个民族团结文化研学基地‘五个一’活动,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赵家清说。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兴产业、淳民风、促团结,讲好幸福司莫拉故事,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之花在这里越开越艳。

近年来,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村里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全村73户村民以资金入股、年底分红,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随着乡村旅游业发展,来村里“打卡”的游人越来越多。农家乐、民宿、特色小吃一条街等新业态应运而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佤族青年返乡创业,佤族群众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蓝天白云下,昭通市彝良县钟鸣镇寨上苗寨文化墙上几个大字十分醒目。11月24日下午,二十大代表、云南电网彝良供电局总经理助理吴长碧来到苗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乡村振兴和民族工作实际,回顾了党的好政策给寨上苗寨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苗家儿女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劲动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宣讲刚结束,64岁的苗族妇女杨兴芬起身清唱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场镇村党员干部群众不约而同深情合唱,嘹亮歌声在寨上苗寨久久回荡。寨上苗寨党支部书记王明银说,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归根结底是有党的坚强领导,苗家儿女将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团结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观察

补短板 扬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当前,全省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推动党的科学创新理论深入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补短板上下功夫。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和脱贫地区最要紧的事情。从乌蒙山区腹地到怒江大峡谷,再到佤山沧源、边城腾冲、文山西畴,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聚焦增收主线,补产业发展短板、基础设施短板、乡村振兴短板、城镇化短板、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扬优势上下功夫。“筇竹之乡”大关县竹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天麻之乡”彝良县抓党建促天麻产业发展、带动6万人增收,“世界佤乡”沧源佤族自治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园,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云岭大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丰富多样的物种资源,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培育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新业态,努力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声音

党的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帮助我们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新生活。我们思源社区居住着来自昭通市5个县区的搬迁群众共1643户8011人,大家以前住的是土墙房,走的是泥巴路,喝的是望天水,吃的是苦荞饭,现在家家户户住新楼房过上好生活,学校、医院、文化广场、集贸市场都在家门口,不管是居住环境还是出行条件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水思源,砥砺前行,新征程上,我们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坚持抓党建促劳动力转移就业,因地制宜抓实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团结带领社区群众共同努力奋斗,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昭通市昭阳区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思源社区党委副书记 吴家贵

这十年,村里变化很大,路通了、电通了、水通了、网络也通了,生活越来越方便。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还发展起了草莓产业,家里买了车,正在拆旧房建新房,日子正一天天变好。这些年的变化,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让我对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充满期待,对进一步做大做强草莓产业充满信心。我坚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党的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越来越多,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新马街乡坪坝村委会龙潭坡村小组村民 张贵相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作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收信人”,我们班洪乡班洪村始终牢记嘱托、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坚定不移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我们以绿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持续提升村庄形象,建设美丽家园;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成功创建南滚河国家公园观象第一村,让好资源变成了好“钱”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持续打响“班洪辣椒”“班洪竹笋”“南滚河蜂蜜”品牌,全力做实三产互动、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推动阿佤山乡村全面振兴,更好地促进边民富、边疆稳。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班洪村党总支书记 杨志良

这些年,我们家发生了几个大的变化:一是儿子光荣退伍后,又继续上大学;二是女儿读研究生即将毕业;三是家里花了20多万元翻新了房屋,开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生活越过越好。村里还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注册“司莫拉”商标系列产品,设计了司莫拉徽标、研发系列农特产品,引进企业进行批量生产,幸福路越走越宽阔。好日子等不来、要不来,只有奋斗。我们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满怀信心、鼓足干劲、团结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

——保山市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 李发顺

当前,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全体民警辅警坚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派出所各项工作的全过程,组织抵边警务室和一线执勤民警辅警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站在迈向新征程的奋斗新起点上,我们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守住安全底线,守好国门,管好边境,让边疆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教导员 苟同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8:30-5:30

选择下列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微信
客服

微信客服
顶部